人才培养

首页> 人才培养> 教学动态> 正文

多管齐下 常抓不懈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来源:admin    时间:2011-05-27    作者:    编辑:admin    点击:

                              
                             李文新

   一、
妥善协调教学科研关系,实现教学科研良性互动和均衡发展

一是贯彻落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通过制度设计引导教师对教学和科研同等重视,不可偏废或顾此失彼。如在教师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中同时设置教学和科研两类指标,浮动薪酬部分不仅考虑科研成果,也充分考虑教学质量,与年终奖直接挂钩。以副教授岗位为例,每年必须完成320课时的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应在合格以上。在学生评教中获得“教学质量最优”和“学生受益最大”课堂的课程课酬上浮10%20%;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两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至少一篇在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三年到账科研经费2万元(不包括科研团队中另加的论文发表和科研经费任务)。

二是尝试逐步打通教学和科研工作量。2010年年终考核分配办法中规定,在北大核心期刊及管院认定的重要核心期刊发表一篇论文可分别折合50100课时参与剩余课酬的分配,获准立项的各级纵向课题也可折合一定的课时量。

三是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带进课堂教学。如管理科学与工程系青年教师胡昌龙及2008年度国家自科基金获得者张继东博士近年来将其科研项目带进课堂,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方法,将课本知识向纵深引进,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参与教师科研的兴趣,实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目的,极大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两位教师所带的数十篇学士、硕士毕业论文荣获省级优秀毕业论文,多位毕业生提前被用人单位订购一空。

二、建立和完善管理共轭机制,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管理共轭机制告诉我们,管理者不仅是规章制度和考核指标的制定者,更是与被管理者朝着共同目标奋进的合作伙伴。管院领导始终将关心服务教职工、帮助其成长和发展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和谐统一的关系状态下,实现教工个人利益与学院利益、个人发展和学院发展的协调一致。

一是经常性、制度化地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方法探讨。具体措施如下:一,鼓励和资助教师参加省内外各级教学研讨会,并将所学内容在全院范围内公开交流;二,为教师提供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和视频等),组织教师观摩国际国内知名高校、知名教授的教学视频并开展研讨,去年上半年对哈佛大学一位哲学教授的大班互动教学视频观摩就曾引起全院教师的高度评价、广泛热议和深度思考;三,组织院系两级的教学经验交流。近年来由王德发副院长组织和主持的院级教学经验交流活动达20余次,主讲教师超过40人次,受众遍及管院所有教师。系级教研活动更是隔周一次,形成制度。交流内容涉及备课、教学内容与方法、毕业论文指导、第二课堂、实验教学、科研走进课堂等多个方面。

二是引入和实施激励型教学质量管理模式,激发教师投身教学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措施如下:一,高度重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促进教师成长中的作用。在学校的常规评教环节之外,管院还实行期中和期末两次学生评教制度。评教中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人隐私权和心理承受能力,对每位教师的评价意见进行细心剪切、汇总和整理,以密封的形式反馈给教师本人。对获得“教学质量最优”(期中评教)和“学生受益最大”(期末评教)课堂的教师在全院大会宣读表彰,年终课酬上浮10%20%,并由学院存档,作为职称晋升和各类奖励的依据。对教学态度敷衍、教学效果较差、学生意见比较集中的个别教师,除采取与薪酬挂钩的约束机制外,分管院领导和系主任还通过与其交流沟通给予必要的人文关怀和真诚帮助,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通过向优秀教师听课学习等手段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二,在毕业论文指导环节中,对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分别计算4倍、3倍和2倍的工作量,对积极申报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也给予一定的课时补贴,体现了对过程和结果的同等重视。三是在教学经验交流环节,鼓励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将其教学经验总结成文,在院系两级进行公开交流和探讨。

三是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增强教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近年来,管理学院先后为各系、各学科、各研究中心配备了办公电脑、打印机、投影仪,为各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每年春季和暑假组织教工外出旅游,于饱览胜景中陶冶情操、放松身心;每逢传统佳节,院里为教工分发物资和购物卡;每个月院领导为该月过生日的职工精心准备生日礼物、举办集体生日聚餐。这些举措极大地增强了教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指数,激发起教师投身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为教师的学历非学历进修、业务培训和下基层锻炼积极创造条件。近年来,学院领导克服招生规模大、教学层次多、师资紧张等诸多困难,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教工的业务培训和进修,在时间和经费上给予充足保障,经费资助力度之大位列兄弟院系之首。近年来管院先后资助多位教师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从事博士后研究,1位教师参加公派出国人员的英语培训学习,组织3批教师赴中加合作办学的莱姆顿学院进修学习,组织三批教师参加暑期赴美国名校的双语教学培训,邀请莱姆顿学院资深专家两次来我院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的培训,直接参与和受益的教师超过50人次。先后资助近20位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其中绝大部分大部分教师已取得学历和学位。在教师下基层锻炼方面,继2005年刘升福博士赴广西柳工挂职锻炼取得丰硕成果以来,2006-2010年,我院先后派出5批教师在暑期赴省内外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实践,直接参与教师超过40人次。通过培训和进修,各位教师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知识、提升了学历层次、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通过挂职锻炼和社会实践,充实了教师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实现了理论实践的对接,丰富了教学科研的内容和题材,更重要的是将知识技能应用于实践,提升了科研转化能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扩大了我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以务实高效为出发点,创新教学管理机制

长期以来,在很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务实和务虚倒挂的问题,如大量例行会议、考核评估、文件表格等无谓事务占用教师较多时间,加之扩招造成教学任务加重、大部分教师终日疲于应付、工作效率下降。针对上述问题,管院领导以务实高效、科学管理为出发点,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摒弃形式主义、简化工作流程,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改革学院例会制度,保障教师有效的教学科研时间。2010年初以来,逐步减少学院大会的频次,将更多的时间留与系部进行教学科研活动。各系在每周四下午都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科研活动,使得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真正成为各位教师事前有所准备和期待、事中积极参与交流、事后有所收获的愉快时光。

二是在保证院级工作主导地位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工作重心下沉,充分发挥系级在教学科研中的主体作用。在目前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系部的地位和作用有被忽视和弱化的倾向。为调动系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管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将内部交流刊物《教师参考》交由各系主办,唤起更多教师注重师德建设、关注国内外教学动态、开展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研水平;配合“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由系部负责高层次人才的物色和推荐工作;配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由各系赴省内外高校调研,借鉴兄弟院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论文指导、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期末考卷从出卷到阅卷诸环节的质量由系部负责把关等等。

三是简化教学管理环节、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尽量将名目繁多、环节复杂的管理要求转化为简明的服务,不增加教师教学科研之外的负担。同时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实效。从2008年起,在期中教学检查中,一改原先的千篇一律、形式化的期中教学检查表格,而是通过填写“最满意课堂”的形式让每位教师思索教学中的得与失,将其中精华片段整理成文,先在系部范围内交流,再择优刊登在《教师内参》上,使教师在领略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学实例中提升业务能力和教学质量。

四、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管理学院是我校办学层次最丰富的院系之一,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近年来在王德发副院长的倡导和主持下,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取得可喜的成绩。

一是正确处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对接。一,通过修订各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提高部分课程实践教学课时的比重,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对《统计学原理》课程增加了上机学时,向学生介绍常用统计软件的应用方法,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二,通过开放性试验补充实验课时的不足;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0607年暑假组织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去老河口市等地方政府部门进行专业实践,组织营销专业学生在中国移动武汉分公司进行专业实践等。2007年我院营销专业跟踪调查的武汉市餐饮企业潲水油事件引起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调查报告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四,大三学生的生产实习以在管理学院的创业试验基地集中实习为主要形式,以用友公司的ERP沙盘实训软件为教学平台,以专业知识技能为基础,以公司经营模拟为核心,让商场走进教室,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合格的创业者。

二是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本科教学中,通过修订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及课程组的教研活动等,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整合交*学科中的重复内容。研究生教学中,课程设置上兼顾宽厚基础和理论前沿,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训类、科研方法类讲座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近年来管院开设的管理学研究方法入门、统计软件应用、实证研究方法介绍等讲座性质的课程对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启蒙和指导作用

三是改革学年论文的写作内容和考核方式,实现与毕业论文的衔接。根据学校惯例,学年论文暑假前2-3周布置,学期末完成和提交成绩。学生在期末考试的时间夹缝中东拼西凑、匆忙完成,抄袭现象严重,学年论文沦为流于形式的鸡肋,既浪费时间精力,又败坏学术风气。2010年起,管院的学年论文不再要求学生提交一篇规定字数的学术论文,而是让学生利用暑假研读文献、提炼他人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借鉴他人的研究方法,形成自己的思路框架,在下学期开学时提交5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选题一致、指导老师一致,学年论文阶段完成的文献综述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指导老师也有充裕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观察并从中发现好苗子冲刺优秀毕业论文。

四是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实践经验,尝试开展非传统形式考试。如对会计专业本科生的财务会计课程考核,学生根据所学的课程内容,每人设计一套考卷,题型及分值自己设定。又如部分课程实行的“一页开卷”考试,允许考生带进考场的参考资料限定在一张A4纸上,必须自己手写、不得复印、相互之间不能雷同。上述尝试和改革,实现了学生由原来被动接受考试到现在主动寻找知识点和考点、提炼重难点的质的飞跃,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附注:

此文系管理学院李文新老师主持的2009年度湖北工业大学教学研究课题“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研究成果的一部分,是对管理学院近年来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的改革举措和实践经验的全面总结,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对我校其他院系的教学管理和改革将起到积极的推广和借鉴作用。


上一篇:我校2011届管理学院硕士生毕业论文答辩顺利完成
下一篇:如沐春风,如啜清茶——湖北工业大学第十届“优秀教学质量奖”获得者易新涛教授采访记